中医识病与推理

人得病,每人都有不同的感觉,病症不同,各病症之不同源于五脏。“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”,总结出五脏发病各脏的人体部位和症状。共有其六

1、肝与胆,肝主降,胆主升。肝存血不足不能使气下降,胆经独升,颈头有病。肝在人体起疏通功能,久存则酸,全身某点酸或全身酸则肝有问题。

2、心与小肠,心主散,小肠主收。心把血输送到全身各处,再通过静脉回流,去多回少,则血有余而生邪热。动脉给五脏输血,过多或过少致五脏不平衡,引起胸肋病。小肠以吸收水份为主且需要心热,心凉则吸收不足,人则泻。

3、肺与大肠,肺主升降,大肠主吸汁。肺吸气是把新鲜的空气吸入人体,呼气则是把人体产生的浊气呼出去。吸气时人体之气升,呼气时人体之气降,升降是人体得到内在运动,增加人的消化功能。当肺燥肺痈时,则反应肩背痛。人的大肠有升肠、横肠、降肠,大肠不通有结,则得皮肤病,结的地方不同,则病不同。

4、脾与胃,脾主升清,胃主蒸降。脾主要功能是把人吃喝的精微吸收到人的身体内,当人吸收与进食不同时人则湿重。当人吸收功能下降,食多食精对人的危害则大,脾吸收失常,骨髓则失常而得脊椎病,如腰椎间盘突出,强震性脊椎炎等。中医认为脉象乃胃气之脉,如见五脏真脉则人不长久,胃乃五谷之海,长期空、暂短实,久实则胃气不降,不降则病多生。

5、肾与膀胱,肾主排降,膀胱主蒸升。人的体温是由血液含水量决定,热时水多,寒则排水,排水依靠肾完成,血经过肾时将血量多余的水排出,从而提高血的质量,四肢乃血之营卫,血亏且四肢不用。当排水功能失常时,人体存水量增加,水为寒,人寒生。肾排水于膀胱,膀胱热把水蒸发,身体回收,过沉则排出。

6、心包与三焦,心包主动,三焦主气下。心包之动是元气推动,人年轻元气充盈,则心动正常。年老元气不足,心包动则失常。上焦、中焦、下焦为三焦,上焦余气所出,下焦丹田所收。当上焦之气转不到下焦人则病,心气之病为气病,气病者用力则痛。